AD
首页 > 药食同源 > 正文

药食同源的现代科学理论探讨

[2025-04-14 23:09:22]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中药材主要来源于植物,因而又有“本草”一名,以下主要从植物的代谢方面探讨药食同源的现代科学认识。 来源于植物类的药材本质的属性是一个生命,在生态生物链中,植物

 中药材主要来源于植物,因而又有“本草”一名,以下主要从植物的代谢方面探讨药食同源的现代科学认识。

 
来源于植物类的药材本质的属性是一个生命,在生态生物链中,植物处于底层,通过光合作用,提供了生物链中最根本的物质和能量来源。新陈代谢是植物的基本生命活动,1891年,Kossei将植物的新陈代谢分为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初生代谢是植物新陈代谢的核心,是获得能量的代谢,为生物体的生存、生长、发育和繁殖提供能源和中间产物的代谢。人类从植物中摄取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初生代谢,即初生代谢产物,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等。植物次生代谢是相对初生代谢而言的,是以初生代谢产物的中间产物为底物产生次生代谢产物的代谢,是能量分解的代谢。次生代谢产物过去长期被认为是在代谢中不再起作用的“废物”储藏在植物的各种组织中,但是近些年发现其对植物有着重要的作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植物与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植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协同进化以及植物对昆虫的危害、草食性动物的采食及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等过程的防御中起着重要作用。
 
次生代谢产物可分为苯丙素类、醌类、黄酮类、单宁类、萜类、甾体及其苷、生物碱等。这些亦被称为“天然产物”的多数物质是今天研究天然药物,尤其是研究中药功效的主要物质基础。食物作为生物的基本需求,除了补给营养和享受到味道两大功能外,近些年所谓的食品第三大功能“调节人体机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植物类食品充当第三功能的机理体现在食物的次生代谢成分上。
 
目前许多常见的普通食物包含的调节人体功能的次生代谢产物逐渐被发现,如大蒜中的大蒜素和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以及大枣茄子等的黄酮类成分和大豆中的异黄酮类成分。大蒜为百合科植物Allium sativum L.的鳞茎,作为传统食品调味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新修本草》中记载其能够“下气,消谷,止痢”;现代实验表明,大蒜中含有大蒜素、大蒜新素等,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大豆异黄酮类成分是大豆中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主要有抗肿瘤、降血脂及雌激素样作用等。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为萜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这些食物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在调节生理机能方面和药物中所发挥的调节功能类似,但是又有所不同。食物中次生代谢产物往往含量不高,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主要起着预防和保健的功能。这类往往被称做“天然食物”的物质在预防疾病和提高抵抗力等保健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植物次生产物的机能来看,这可能是“食疗”功能产生的科学物质基础,食物和药物在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方面的同功和无明确的界限也促进了“药食两用”物品的产生。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