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AD
首页 > 药食同源 > 正文

合理用药:药食同源知多少?

[2025-04-14 23:04:12]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关于药食同源这一理论,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从古至今,中医学上就有着药食同源的理论,也被称为医食同源,即很多食物不仅具有食品的功能,而且还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而有
id_6广告位-680*90

 关于药食同源这一理论,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从古至今,中医学上就有着药食同源的理论,也被称为医食同源,即很多食物不仅具有食品的功能,而且还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而有些药物本身就是吃的,比如红枣、生姜等,还有些食物具有一定疗效,比如大蒜等。针对药食同源以及对药食界限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的演变过程。基于药食同源的起源,不难发现,古人对食物功能有着更深层的认识:一是食物无毒,可以食用,并且还能提供基础营养;二是食物的其他功能被发现,即保健、治疗等功能。

 
 
 
药食同源,是指很多药物又是食物。事实上,关于食物药物之分,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如《黄帝内经太素》所言:“空腹而食,病则为药”,充分体现了中医药食同源的养生理念。药食同源是中国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很多食品具有食品和药品的双重功能,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食品与药品的作用并不亚于药品。在原始社会中,人类在寻求食品的同时,就已经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食品、药品的性质、作用,同时也意识到很多食品都是可以用来入药的,很多药品也是可以吃的,很难将二者区别开来。古代医家在饮食中应用了四性和五味的学说,提出了食品也有四性和五味。其中,《淮南子·修务训》中提到:神农尝百草之味,泉水之苦,使人不敢亲近。由此可见,在神农时代,药物和食物是没有区别的,无毒的人可以治,有毒的人要躲。
 
 
 
事实上,药食同源代表中药和食物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中医治疗疾病,以中医为主,针灸为辅。中药大多为植物、动物及矿物质等天然药物,而人们所食用的食品也是从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及某些矿物中提取出来的,所以,两者的来源是一致的,只不过有的是用来治病的,被称为药物,而有的是吃的,则被称为食物。但是,很多东西同时包括治病和饮食的作用,比如百合、大枣、龙眼肉、山楂、枸杞等。
 
 
 
中药和食品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预防和治疗疾病。两者的区别在于,中医的疗效更好,也就是所谓的“药劲大”,用对了,效果显著,用错了,就会出现显著的不良反应;而食疗的作用没有中药那么显著、见效快,如果搭配不当,也不会马上出现副作用。但是,也不能忽略的一点是,药品的功效虽大,却也不能经常服用,食物尽管药效微弱,却是每天都少不了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膳食,除了提供必要的营养素之外,也会因为食品的功用,或多或少地对人体的平衡造成有益或有害的影响,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由量变到质变,其影响也会越来越明显。在这一点上它们和中国传统医学一样。所以,如果合理搭配膳食,并且持之以恒,就会有药物达不到的功效。
id_7广告位-680*90
id_8广告位-680*15
查看更多:
id_4广告位-300*250

为您推荐

    id_5广告位-30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