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药食同源 > 正文

中医知识丨常见药食同源食材及其功效

[2025-03-25 09:09:26]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中医理论中,食物不仅能够满足人体的基本营养需求,还具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作用。许多食物在中医的视角下,既可为日常饮食,又可为防病治病的良药。 药食同源,是指某

 中医理论中,食物不仅能够满足人体的基本营养需求,还具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作用。许多食物在中医的视角下,既可为日常饮食,又可为防病治病的良药。

 
药食同源,是指某些物质既属于传统中药材,又属于可食用的普通食品。这些物质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被认为具有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统称为食药物质。
 
截至2024年底,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先后发布公告确定了4个批次总计106种食药物质的名单。
 
在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中,养生之道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黄帝内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药食同源作为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之一,将养生的智慧融入了日常生活之中。
 
药食同源的历史渊源
 
药食同源的思想可追溯至远古时期。人们在寻觅食物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某些食物既能果腹,又能缓解身体不适。随着经验的积累,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这些物质来防治疾病。如生姜,既是常见的调味品,能去腥增香,又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药用功效。
 
后来中医理论逐渐形成,药食同源的理念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诸多书籍均对食物的药用价值有了详细的记载。
 
● 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专设“食治”篇,强调“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将食疗放在了治病的重要位置。
 
● 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更是集大成之作,详细记载了大量药食两用的品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